運動的三階段

又是偷來的 哈
reference from http://otaiwan.pixnet.net/blog/post/24199986

看來我是因為有不幸的童年,所以意志力過於常人 哈哈


基本上我把一個人運動競賽表現的組成分為三部份
第一部份是天賦生理狀態(要講體質也行)
第二部份是訓練(也可以說是有效率的方法成長術)

天賦生理狀態和訓練可以是相輔相成也可能是互相拖累
做天賦不到該程度的訓練往往會落得運動傷害或是心靈的創傷
結果就是成績不進反退

透過適當的訓練可以改善天賦生理狀態(體質),俗話說的運動強身或是勤能補拙

第三部份是精神層面
精神層面講得比較生理學一點,也就是腦部酵素的狀態

從結果面來講,要有頂尖的運動表現, 要對運動有某種程度的偏執
透過偏執把人生的資源集中在運動上來獲得較佳的運動表現

從原因面來講, 要有某種程度偏執的腦部酵素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:
1. 腦部酵素分泌異於常人(包含先天或後天的躁鬱症,自閉症,過動與其他等等)
2. 用藥:透過藥物來改變腦部酵素的分泌
3. 修行,宗教儀式,自我催眠,他人催眠或培養興趣:透過腦部的運動來調整酵素的狀態

從限制理論來講,運動的表現會受限於三部份中最弱的一環
單就未受訓練的路邊抓來就比賽, 最重要的因素大多落在天賦生理狀態
在天賦生理狀態接近的時候,精神層面才比較有發揮的空間

對於非頂尖的選手而言, 越低階的比賽, 天賦生理狀態的影響力越大
中高階的比賽, 訓練的影響力就越大(訓練背後連帶著金錢)

對於頂尖選手而言,天賦生理狀態和訓練幾乎已經是盡人事了
往往決勝負的是精神狀態

提一下三種提高精神狀態方法的代價好了
1. 腦部酵素分泌異於常人: (也許是有個悲慘童年的經驗)
這種腦部酵素分泌異常,如果行為能獲得適當的控制,
結果就是運動員無時無刻不在鍛鍊
代價很可能是一位快速登山者,很快達到山頂,最後只能跳下懸崖

2. 用藥:
可能是藥本身就有傷害人體的效果;
也可能藥讓人體能做出超出生理能負荷的行為,而傷害生理

3. 修行,宗教儀式,自我催眠,他人催眠或培養興趣:
如果在訓練過程中就持續進行讓生理也能同步發展,似乎是還不錯的方法
但是效果應該沒有前面那兩種強大

沒有留言: